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节(1 / 2)





  说起来他还是有些可怜她,一个孩子早年失母,从前也不得什么关照。依稀记得她母亲叫做令睿姬……

  不知什么时候,高公公又蹑手蹑脚地回来了,躬身穿过重重幔帐,站在那不动,显然是在偷窥。

  房相如早就瞧见个黑影,不由得无奈起来,朝那头淡道,“公公方才的好意房某心领了。至于那事情,如果真的有必要,到时候定再找公公劳烦。”

  夜深将所有声响都吞并,宽广空荡的内室里只有一点盈盈火光跳跃缠绕着,叫那黑暗处的地方显得更加幽深而晦涩难辨。

  总有街坊传说,夜里的大明宫是头上古的猛兽,在没有月出的晚上出来吃人。不过是吓唬小儿的故事,他从来都未信过。

  房相如一个人坐在案边抬眼看向重叠的幔帐,只见有颀长的影子倒映在上头,却不是宦官衣冠。

  “高公公?” 他凝气迟疑地探身看向那头,忽有我心惶惶之感,声音在寂静深远的内室传荡出了不大的回音,好像一滴水打在墨迹上晕开的浅淡的灰。

  幔帐后头的人没应答他的话,静了片刻,才细声道,“什么事?”

  黑影一动,有袅娜的身姿从帘子后头钻了出来,不是李漱鸢还是谁?

  她挑着幔帐探头,微微一笑,然后迎着澄黄的烛光走来,满脸纯真地看向目瞪口呆的房相如,道,“房相要劳烦高公公何事?这般神秘。”

  房相如一瞬间惊变,搁置下笔仰头看向她,不可置信地眨眨干涩的眼,道,“公主怎么来这里了?”

  深更半夜,她穿着一身春衫纱袍孤身至此,怕不是要做什么事?

  大概是对她真的有些特别,只要周边有她的存在,自己本能就有所感应,或警觉或觉得不对劲。也不知是自己太过紧张,还是实在摆脱不了上辈子的心病。

  房相如朝她身后探了下脖子,见没旁人跟来,更是大为警惕,“公主一个人?”

  她抬袖掩唇,心笑房相如这方面真是意外的简单。一个人又如何,一群人又如何?到底她终归要找的是他这个人。

  每次自己突如其来地出现,他总是这般吃惊,大概一次次发生的事情真的叫他出乎意料。今夜忽然来此,他怕是真以为要干什么。

  若是她真的什么都不顾,就此赖上他,怕还真能成事。

  “睡不着,出来走走,见中书省里头还有光亮,于是过来看看房相。难道房相希望还有别人在?” 她拂袖走过来,若无其事地坐在他对面,仿佛要和他秉烛夜游彻夜长谈的架势。

  房相如倒吸一口气,扶着木案沉痛道,“这里可不是内廷,若是外人见公主独身来此,恐怕有损公主洁誉!三人成虎,若是真的有了误会,到时候如何收场?”

  她牵唇一笑,房相如藉着烛光才看清她今夜花了淡淡的妆容,额头有浅色的花印,唇上也是染了若有似无的胭脂。他把书简也放下了,准备全力应对她的到来。

  出来走走?呵,从没听过夜里出来散步还要化妆的,他现下怕是危险了。

  果然,她听了那些话也不当回事,意味深长地道,“我倒是希望旁人误会。”

  房相如脑子一轰,视线落在她充满风情的眼里,寒心道,“臣为陛下为王朝呕心沥血,平日对公主也是礼让三分。公主怎么能这样待臣?”

  她嗤嗤笑了一声,摇着白梨扇认真道,“我是真的喜欢你,不行吗?”

  这话不是第一次听了,他很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了她这样毫无遮掩的表白,竟然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

  有滴漏的水声滴答滴答地敲击在铜板上,他这才想起来另外一个问题,“公主怎么进来的?”

  第22章

  按理说这个时辰了,内禁官也好守夜的内侍也好,都应该瞧见她了吧?这般不顾自己的跑来,他倒是无所谓,可是她到底还是未出嫁的姑娘,怎么一点顾忌都无?

  漱鸢倒是不紧张,道,“高公公那头我早就打点好了。再说了,出入宫禁的自由是父亲给我的特许,若是真的传了出去也不好说什么。而且,我也只是来说说话,房相你还身兼少师的头衔呢,我说做学问来的也可以,所以流言蜚语的事情不必担心。”

  所以说白了她还是偷摸来的,并且打算被发现了也要理不直气也壮的拿出陛下的特许来当挡箭牌。

  可陛下的特许能用到几时?有时候觉得她聪明刁钻,叫他防不胜防;可有时候又太过纯致,总是把别人想得太简单。

  “你觉得那些突厥来的是不是另有打算?”

  她言归正传,又来他这打听点消息。

  逃避的心情不是没有的,如果可以,最好谁都别去和亲或者打仗。眼下情形尚且不明朗,都要为自己筹谋几分。就说吧,如果他直截了当地交出自己,做皇帝的女婿,多好,算是大慈大悲地救她于水火,也是了却她的心愿。

  可惜,他这样的不开窍,或者是不愿意开窍。到底在坚守什么,真是搞不懂。难不成还在在意上次父亲戏言将她许配给他义子宋洵那事情?名不正言不顺的几句话,也能这样当回事吗?

  大概老树开花还只是个愿景。

  绛色的幔帐被穿堂的晚风吹得饱满又落下,起起伏伏,开开合合,一点书灯似浮光跃金,在纱帐后头摇曳。不是春宵红帐,却有点风光旖旎。

  这帷幔是邬纱所制,轻如蝉翼,飘飘然如弱柳扶风,若隐若现,甚是暧昧。与突厥的贸易单子中,此纱最为首要之物,受西域人的推崇。只是这次大典上使臣王公的到来,除了想要邬纱,还想要什么?

  房相如不好说得太过直白,也不便多言,回应道,“自古外臣入朝觐见,多为求和。和,就要有贸易,要开市,茶布瓷珍,皮毛牛羊,互通往来,以谋共利。突厥人也是人,也有百姓,吃饭过日子乃芸芸众生的常态。为了边关稳定,为了两国太平,臣相信此行多为善行,求和为上。”

  漱鸢惆怅地说希望如此,“岌岌可危。大概是一种错觉,心里头不安定。”说完,她把手放在乌木色的案上,白皙的皮肤被灯光照得如雪腻,道,“整个大明宫里,只有房相才叫我安心。”

  她这是叫他握着她的手么?房相如将眼睛从她手上挪开,皱眉道,“不安定?何意啊?”

  漱鸢长长嗯了声,仰头看向天顶慢慢道,“我记得……好像前朝有位贵主远赴突厥,先后嫁了父兄弟三人……可是没过多久,高祖皇帝就领兵直取长安了。安外却内乱,得不偿失啊。明明是贵主,流落玉门关外,整日黄沙漫漫,真是不易……”

  房相如听完她没头没脑地一通谈古论今后,没做声。其实他倒是觉得,李漱鸢也挺不易的。

  大概是她母亲早逝,当时旧府邸里子嗣又盛,还是豫王的陛下当年忙于军务大事,顾不上那么多,所以她这孩子生得比别人都要瘦小些,金钏玉环套在她纤细的手腕上,看得几乎快要脱落下来。也不知是疏于照顾,还是本身就营养不良,单薄的头发梳成两个犄角,阳光底下还泛着点棕黄。

  他当时旁走于院落西侧的绣线菊丛,春风纷飞的时候,花瓣洋洋洒洒有一阵米粉似的皑皑香气。

  他那时候还是府邸年轻的幕僚,如往常一样正欲前往豫王的书房谈事,凑巧侧头看一眼,也第一次看见了她。一个小人儿,正在院子里摆弄一把九连环,安静又孤零零的坐在竹席上,自己和自己玩得认真。

  他当时只看了一眼,心想这个六七岁的孩子像个瘦猴似的。大概是因为瘦,所以脑袋显得很大,脸上的一双眼睛也很大,是不成规矩的工笔图。说丑也不是丑……看了有点叫人于心不忍。他还想着是不是叫后厨的妈子拿点烤饼接济给她,怪可怜的。要不是后来才知道这是豫王府的小娘子,他真的还以为是哪位奴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