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节(1 / 2)





  二月底,吕山长、方先生二位带队,从书院挑选二十名准备今年下场考秋闱的学子,一同坐船离开金华,前往苏州府。左玟和陆长庚都在其列。

  因为是今年要考乡试的学子,故而这次除开妙真等女郎没有跟随,准备三年后再下场的李磬也不在二十人的队伍之列。

  临行前夜,众女为左玟送行。或幽怨,或不舍,唯有一句话是一致的——

  “左郎出门一月,回来时可切莫再给我们添姐妹了。”

  对此,左玟的回答是,“我尽力……”

  话说的很没底气。

  左玟:她哪里想招惹谁,可是体质问题,她也很无奈啊!除了一句“尽力”,也说不出其他了。

  金华府与苏州府两地相距不远,船不过行了两日就到了苏州府。

  从苏州府码头下来后,又换乘小乌篷船。一日后,方到达西湖畔崇文书院。

  这崇文书院乃是前朝一位巡盐御史所创办,为的却是那些从北地来苏杭的外地行商家的子弟能够有拥有求学和参加科举的权利。

  因为第一位山长便是朝中大员,后面的山长,也约定俗成由朝中官员或退隐的大员担任。相比于丽泽书院,崇文书院于科举一途却是更有心得。

  正如当初所料,崇文书院的书斋是住不下这么些外来客的。两位先生留居书院里,而一众学子则分开住在了西湖畔的客栈。

  到西湖的头一日,已是暮间。舟车劳顿,也没有心思赏景。二十名金华书院的学子到了客栈,都没有约出去的打算。

  因是出门在外,轻装从简。左玟也只带了书本笔墨和几件换洗衣物。草草收拾了一下,便上床休息。

  坐了几日的船,到次日清晨醒来,恍惚还有种摇摇晃晃的感觉。

  整理好形装,推开窗,便能看见西湖苏堤美景。

  清明前后,草长莺飞,柳绿桃红。

  清晨的西湖似一方云镜,远方群山直伏,山色空蒙,朦胧着淡淡的烟气。湖畔的柳枝嫩绿,如一排柔美的少女轻摆柳腰。

  让人不觉赞叹,西湖美景,却是天下无双。

  今日正是三月三,上巳节。考虑到他们昨天刚到,又值上巳佳节,山长便许众学子今日放假。不用急着去崇文书院上课。

  透过窗,见苏堤上已有许多人在耍。小贩挑着吃食叫卖,香味飘过来,让人食指大动。

  因为前几日舟车劳累,今天难免有学子要起的晚一些。故而早晨就不强制一起出门。

  左玟与隔壁的陆长庚打了个招呼,出了客栈,到附近觅食。

  一碗细若银丝的龙须面下肚,恍如新生。

  左秀才摸摸才七分饱的肚皮,觉得自己走个几步路,还能再填点别的。

  便独自沿着湖畔漫行,一边赏景,一边消食。

  不知怎么想起了远在金华的众女郎,倒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这般美的西湖景,若是有美人做伴,会不会又是别样的心境呢?

  情不自禁设想了一下众女斗嘴,还动不动要拉上她做评判的经历。左玟下意识身子一抖,晃了晃脑袋,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珍惜独处的时光。

  没多久,左玟走到一棵大柳树下。忽见一老翁,挑着担子叫卖汤圆。

  那老翁须发皆白,但精神健硕,中气十足。将担子放在柳树下,大声喊道,“卖汤圆团啰——汤圆团——”

  有过路的行人问他,“老丈,你的汤圆怎么卖?”

  卖汤圆的老翁朗声答,

  “大汤圆一文钱买三只;小汤圆三文钱买一只。”

  “什么?”

  老翁的声音奇响,路边行人不少都听见了他的报价。纷纷驻足过来。就连左玟,也顿住了脚步。隔着人流看向那边。

  有好事者笑道,“哈哈哈哈那老丈,你莫不是老糊涂了,说反了价格?”

  亦有心善的劝告,“是啊,快些换回来吧。”

  老翁“哈哈”大笑了两声,道,“老朽没有说反,就是大汤圆一文钱买三只;小汤圆三文钱买一只。

  你买不买?若不买请往边上站站,莫要挡了老朽的生意。”

  “你这老丈,怎么不听人劝……”

  那人还待要说话,却被贪图便宜的行人挤到一边。行人们都买老翁的大汤团,不一会儿就要将锅里的大汤团捞光了。

  瞅了半天热闹,眼看行人散去,左玟替老翁心觉不忍。遂也走过去,掏出六文钱,温声道,“老丈,我要两个小汤圆。”

  “好嘞,两个小……咦?”

  那老翁接过了钱,抬头看到左玟,却是一愣。

  上下打量她几眼,竟是把手一摆,“不卖不卖。”

  “为何不卖?”左玟瞪大眼,诧异地问老翁,“莫非是你的大汤圆卖得,小汤圆卖不得?”

  卖汤圆的老翁搓了搓手,直摇头,“有是有。但老朽这汤圆,卖旁人卖得。卖你?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