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九章得偿所愿(1 / 2)





  张玉婷二女离开平溪一周后。

  也就是5月13号,平溪县警务人员招考笔试张榜,公示七个工作日,如有问题,可打举报电话,但必须实名举报,否则不予受理。

  欧阳华赫然在列,而且是第一名,顿时哗然。

  那一天,杨立一家三口也从沪海市治病归来。他小孩杨明明的心脏病手术非常成功,按他的说法,应该是得到了根治。

  当杨立的老婆王玉凤看到向家俊几人时,不停对着向家俊说着感谢的话,感激得泣不成声。不过,这是喜极而泣。

  于是,晚上李虎做东,请大家在“好再来”山庄欢聚,说这是“三喜临门”:一喜为欧阳华金榜题名;二喜是杨立医成归来;三喜便是修理厂生意兴隆。

  吃饭的时候,杨立老婆王玉凤听到大家都在谈修理厂生意如何如何,好几次准备开口说话,都被杨立拉住了。

  这一幕,自然没有逃过向家俊的眼睛。

  向家俊知道,杨立家里的生活,解决温饱绝对没问题,如果说要有点闲钱的话,就困难了,不然他也不会四处借钱给儿子杨明明治病。现在儿子病虽然治好了,而接下来还账则是一个大问题了,可谓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对于向家俊来说,十余年的集体生活,已然让他将“战友”这个词溶入了血液里,成为生命里程中的一部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在情况允许和能力范围内,他是不会拒绝帮助昔日战友的。

  见到王玉凤几次欲言又止,向家俊便开口问起了王玉凤在家里做什么,有没有兴趣到修理厂来,我们这里还缺少不少工作岗位,如果做了不其它的事,给员工做饭也行,工资还不低等话。意思不言而喻,便是想帮助他们找点事做。

  王玉凤支支唔唔半天也没有个准话,边说边看杨立,意思就是我是答应好呢,还是不答应好。

  杨立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向家俊的意思,沉吟了好一会,才给了王玉凤一个同意的眼神。

  得到杨立的准许,王玉凤便高兴的应了下来,就给员工们做饭,这样还可以照顾到儿子上学。

  向家俊看王玉凤同意了,他也高兴。

  可能是他在部队呆久了,对炊事班,对了,在地方应该叫食堂,有着很深的感情,总感觉一个好的食堂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好的炊事员,抵得上半个指导员”。

  还有就是,向家俊在部队接触的炊事班长,基本上都是身怀绝技哪种,个个出来都牛逼哄哄,一说话都是那想当年如何如何。

  “想远了,走神了。”向家俊嘀咕道。

  其实他想让王玉凤到修理厂给员工做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是杨立的老婆,怎么算也是自家人,用起来安全放心,绝计不会在餐饮上做什么手脚。

  开玩笑,修理厂上上下下几十号人,要是被人在饭菜上做点文章,损失可就大了。

  唉,一个特种兵的思维还是特殊,就是考虑得那么长远。

  不仅如此,他还问都没问,直接就将杨立安排到了修理厂跟着学修车和一些管理工作,以待后用。

  既然老婆孩子都到城里上班来了,他敢不来吗?

  自然,这次聚会,喝酒的又被向家俊喝失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