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7节(1 / 2)





  有好处的事儿,咋能独吞呢,必须共享。

  都不用说啥大道理了,好多人就表示必须送自家娃去复习班。就算不能全送,也要送一个。自家总要有人冲在前面,坚决不能落后。

  于是第二天,红旗公社附属学校就涌来了许多来报名的学生家长。

  都是趁着中午下工的时间来的。打了苏家屯大队干部们一个措手不及。

  负责报名事宜的女知青老师们连饭都没吃完,就去收学费了。

  苏家屯的社员们见别的大队都这么积极了,也立马去报名了。还把桌子都早早的搬学校去,想给自家娃占个好地方。

  报名这事儿以及老师报到的事儿,苏青玉就交给李芳她们负责了。

  毕竟自己以后要忙的事儿多,学校这边掌握着话语前就行,实际的工作还是要交出去。不能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干,这样培养不出优秀的下属,也会把自己给累坏了。

  她还特意交代李芳,要多培养能干事儿的人才。特别是本地的老师。

  “咱不能只顾着知青,这样会让知青和本地的知识分子天然的存在隔阂。咱们要摒弃城市知青和本地人之间的观念,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彻底融入这里。”

  李芳现在接触的事儿多了,也比之前更加成熟了。觉得苏青玉能想这么开,她也不能太落后了,“我会注意的,我分配老师的是,也是准备每个班一名本地老师和一名知青搭配。他们合作多了,以后就会越来越亲近了。”

  “对,这样安排很合适。”苏青玉赞许道。

  安排好了学校这边的工作,苏青玉又和朱琳一起去了县城里面。

  路上,她问朱琳最近学的咋样。

  朱琳苦着脸,“姐,一定要学吗,我基础特差,老师们讲的课我都差点听不懂。”

  “那就更要学了,你这个程度以后怎么当大领导?你放心吧,不止你要学,很快其他人也要学了,而且他们不止要学,还要教学费。你这免费学的算不错了。”

  有人一起分担痛苦,朱琳心里突然舒坦了,“姐,谁啊?”

  “问那么多干啥,名师指导,一对一教学,还免费。你就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我要不是太忙,我都要去学了。”

  朱琳一听,觉得还真是。以前上学还要教学费呢。

  到了邮局,朱琳就给朱副厂长打了电话了。

  朱副厂长这两天一直在等自家闺女的电话。

  他认识人多,加上办事积极,早就给打听清楚了。

  “闺女啊,你们公社还挺有眼界的,这种机器很少见啊。我找了全国的机械厂还有农场,这才给打听到了。咱全国,也就十来家大型产量高的农场才配备了。还是国家给配备的,给他们试用的。这些技术咱还是和老大哥那边学的。你说说,一般人谁会想到用机械来干农活。”

  朱琳着急道,“爸,你倒是说说啥情况啊。咱们公社能买吗?”

  “你们怕是买不起。一台收割机,那都要一千多了。还是小型的。”

  朱琳道,“我们就是要小型的,咱能赊欠吗?”

  “我倒是想帮你们,但是吧,人家这些生产农用机械的,都是特大机械厂,只有他们才能有技术。我也说不上话,不能赊账。不过我考虑到你们比较穷,所以帮你们联系了旧机械。能便宜一半。虽然都是旧的,但是修一修还是能用的。都是一些大农场用下来的。他们都富裕,倒腾了新机器,就把旧的返厂了。也不算特别旧,毕竟这玩意儿在咱国内也就才出现几年。”

  朱副厂长觉得自己为了闺女真是操碎了心了,还知道给他们省钱。

  朱琳看向苏青玉,“咋办?”

  苏青玉点头,“要。具体多少,咱要去看了才能知道。”

  朱琳立马回话了,“爸,旧的咱也要。但是我们还得过去看看机器。”

  “行,你们到时候直接过去,我到时候陪你过去。也是在海城。”然后给他们报了一个地址。

  “爸,感谢你为农村建设做出的贡献!”朱琳兴奋的说完就挂了电话。

  朱副厂长:“……”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十点见

  第74章

  苏青玉对于这年头的产品质量还是很信任的。这年头的一台车, 能用大几十年呢。

  何况是才用了几年的农用机械。哪怕是旧的, 修修补补的, 也能用。

  有了朱琳她爸帮忙, 这事儿算是办妥了一半了。

  接下来就得去海城那边看机械了。

  回到苏家屯,苏青玉就把消息和大队干部们说了。

  知道能便宜的买到这些机械, 大队干部们高兴坏了,感觉这喜事一桩桩的来啊。

  特别是苏大宝,最近学校开始收学费之后,他才意识到之前思想多么狭隘。就该多招生,才能多收入嘛。每个人学费虽然少,但是集中在一起也是一笔钱。

  有了钱就能买机器, 开荒, 队里就能赚大钱。

  苏青玉也表现的很高兴,“这事儿算是了却我一桩心事了,要不然我总要为那些老知识分子的事儿亏心。虽然我一片好心,多少也给队里增加了劳动力了, 但是吧,没给队里创造最大的效益,这不符合我的作风。”

  苏卫国安慰道, “青玉, 你别自责。那些老知识分子干活虽然比不上壮劳力, 但是还挺能吃苦的。前几天开自留地,不也能干吗?”

  “但是还是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我认为,如果不能够把一个人的人力用的合理和彻底, 就是浪费。比如让有能力的年轻人去当老师教育下一代,我就觉得很合理。”

  大队干部们都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