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行医在唐朝番外完结_第107章





  李弘懿旨一下,众人也违拗不得,这会子就算要写信去长安戴公处,或者洛阳帝后那里告上一状,一来一回也不止三五日的功夫了。

  张文瓘恨恨地朝门外几位年轻的生徒剜一眼,都是大好青年,个个身强体壮,却畏畏缩缩,不敢出头。

  唯一肯站出来的这个,偏又是个做不得数的病秧子。

  这个吴议……张文瓘少不得多看了他两眼,太医署中亦有党派之分,他也从张起仁口中有所耳闻,这个吴议医血症,治胸痹,年纪虽小,本事不少,倒是个难得一见的好苗子。

  若此等人才能纳入东宫麾下,那倒也算是一件幸事,可不知为什么,张起仁并未把他收入门下,反而推给了武后一党的沈寒山。

  再反观张博士门下那二位新来的生徒,两个人赛着谁更后面似的你推我攘,神情瑟缩,生怕祸及自己,恨不得一头扎进地缝里去。

  一眼扫去,两个别说什么良才了,根本就是不可雕的朽木!

  他在心中暗自惋惜一番,倒想找个时机,再把吴议拉拢入东宫一党。若事成,太子麾下又添一名青年俊杰,若不成,也断不能让他替武氏效力。

  张文瓘在心下计较一番,暂且把吴议这个名字记在心底。

  第49章 擅闯掖庭

  三日时光一晃而过,张起仁妙手之下, 一个小小的风寒自然去得极快。

  天花一疫, 虽明面上说是沈寒山领衔诸人,等到要种痘的时候, 却是张起仁亲自动手。

  他挑取了活下来的十人中病情最轻者所结的痘痂,再研磨成粉,以热水兑开, 稀释成满满的一小碗, 最后用木片细细蘸了一点,探着点在李弘鼻孔之中。

  这桩人人关心的要紧事情都由他一人亲手操办, 半点不经他人的手,张文瓘和萧德昭二人才算略略放心。

  张起仁完事之后遍洗净手, 亲自赶到小药房里, 替李弘煎些小荆水来喝。

  烧火煎药,本来是生徒时候才做的事情, 这会子倒像返老还童,又做回了当学生时候的事情了。

  他心知张、萧二人不放心沈寒山的为人和立场,自然也不敢在此事上有一分懈怠,摇着扇子盯火炉,清寒的眸中映出一道摇晃不定的小小火苗。

  吴议打药房路过, 发觉张起仁不仅煎了一记小荆汤, 还另外取了一瓶月华丸, 嘱咐吴栩送去某户家里。

  想来也是了, 难得有几位太医博士莅临郿州, 不少乡人也闻风而动,赶来永宁郡府缠着这三人求医问药。

  张起仁虽然为人冷肃,但作为一个大夫却算得上宅心仁厚,总是耐心开了方子,再差人送回去。

  比起碌碌无为的李博士和“一概不见”的沈寒山,张起仁此举颇为李弘揽了不少民心。

  郿州百姓时有相传,太子李弘为人仁善,就连侍候东宫的太医也更体贴民心,比其余二位不知好上许多倍了。

  ——

  种痘下去,不过几日功夫,李弘就发起了痘疹,只不过种下的痘痂粉末经过热水稀释,毒性已大大降低。李弘也不觉头疼脑热,脸上几颗新发出来的痘疹,除了略伤风雅,倒也并不妨事。

  他尚在病中,就已经开始着手处理灾情的事宜,这场来之不易的大雨虽然摧毁了本来就已经蔫蔫一息的作物,但也总算湿润了半年不见雨水的土地,将已经干涸到河心的小江河重新填上些许流水。

  镇守长安的戴志德办事也极妥当,从收信开始不过半月功夫,就已经紧赶慢赶运来一批粮草。

  王陵便贴出告示,凡翻田养地者,一亩补偿粮食一石,替人耕作者,同样补偿粮食一石,先到先得,官家粮仓告罄为止。

  一场狂暴的冰雹砸过,田里那仅存的几根作物哪里还产得出什么粮食,本来已经手足无措的农民们一听有此好事,都马上扛起锄头,抢着要挖田倒地,以地易粮。

  如此一来,倒不知道这场冰雹到底是福兮祸兮了。

  两方事宜都妥当地进行下去,时光便随着西院梅树新发的几枚嫩绿的叶,悄悄从匆匆行人的肩头擦过。

  又是一旬过去,李弘脸上的痘子都已经渐渐成痂剥脱,除了在脸上留下三两点令人惋惜的暗印,并没有留下什么别的痕迹。

  就连这几点暗印也算是瑕不掩瑜,不下细看,更像点在额心眼角的几颗小痣,本来端庄隽秀的一张脸倒平添了几分风流意味。

  剥掉的痂壳都由张起仁亲自收好,储存在一个小药瓶中,并不拿出去种痘。

  就算是天花痘痂,那也是当今太子脸上剥下来的,皇族肌肤,岂容平头百姓沾染了去。

  李弘种痘防痘、预防天花的事情一传出去,就有许多百姓争着要请太医博士也为他们种痘,毕竟连尊贵无双的太子殿下都亲自为他们试过了,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一时之间,郿州百姓人人以种痘为己任,但凡未种痘的,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种了痘的,也躺在床上安心等痘发。偌大郿州城,也唯有永宁郡府门庭若市,其余街道皆冷冷清清,不见行人。